发布时间:2024-10-17 12:33:06    次浏览
从80年代初广州白天鹅酒店开业到目前为止,国内高星级酒店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。从一开始的探索时期,到后来的引入国际品牌,再到学习与模仿,中国高端星级酒店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历史。
时至今日,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,国内高端酒店已经是群雄并立的局面,但国内高星级酒店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依然艰难,多以单体酒店形式存在,如今市场上遗留了大量的经营不善的酒店,成为业主沉重的“包袱”,这些酒店何去何从,如何解决高端酒店存量整合,是摆在目前品牌面前的难题。
1983年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开业是一个起点,标志着中国酒店业的现代化走向开端。而在这个阶段,中国酒店业还处于“招待所”和“迎宾馆”时代。80年代到90年代,是中国星级酒店“涉外旅游饭店”时期,依照国家的划星标准,大量的酒店被贴上了标签。
“涉外”算是较高的一个等级,一般在三星级及以上。到1999年,涉外旅游饭店的总量达到了近7000家,而星级酒店达到一万多家。背后60%以上的酒店为国资背景,剩余的为外资、港资或者民资背景的品牌。
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,外资酒店集团在国内还处于一个探索周期。1984年,洲际在华的第一家酒店--北京丽都假日酒店开业,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38年,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国际品牌进入国内市场。
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,于1985年开业,拉开了“喜达屋”进入中国的序幕。长城喜来登是第一间引入国际五星级品牌概念的酒店;
1988年,中国首家希尔顿旗下酒店——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的开业,这是希尔顿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;
万豪酒店进入中国稍晚,1997年之后才开始布局国内市场;1986年,第一家凯悦酒店进驻天津;
2000年,雅高集团与首旅集团签署合作协议,1952年的北京和平饭店翻牌为北京王府井诺富特和平饭店,开启了雅高在华的发展历程。
所以在2000年前,国资为主导的高星级酒店成为那一个阶段性的辉煌,外资品牌都在徘徊前进。
2000年后,中国高端酒店市场才迎来连锁与品牌化的时代,外资品牌也迎来发展的春天。这背后的原因是互联网的推行,预订平台的发展,让以星级为标准的出门依据变成了互联网预订为主要方式。皇冠体育登录
而真正核心是市场经济开始全面发展,地产行业迅猛增长。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,外资高端酒店迎来发展的井喷。
据酒店观察网统计,在二十年的发展中,国际品牌在华开业门店的数量已经超过3500家。其中洲际酒店如今在华开业门店数超过550家;万豪在国内目前有400多家酒店运营,近20个品牌在华都有布局;
希尔顿如今开业门店近300家,加上锦江代理的希尔顿欢朋和碧桂园系的希尔顿惠庭,门店超过600家;雅高、凯悦等都在百家以上。
而在后二十年,一方面国际品牌酒店大量增长,但星级酒店总量供应不变甚至下降。星级酒店数量从2008年后逐年下降,因为从这个周期后,市场基本进入到了连锁化时期,各个板块都在大规模增长,高星级酒店一直在消化存量,新开业高端酒店基本被国际品牌垄断,国资背景的老酒店也逐步落幕并且开始走向整合、淘汰、拍卖、升级、引入品牌等方式。
在另一部分的力量下,国内酒店品牌也在布局高端连锁市场。我们有很多民族高端酒店品牌,早期的逐步开始没落,晚期的逐步向上探索。早期的沉默于市场的挤兑,资本的冷漠,专业的缺乏;
晚期的都是起步于经济型酒店,开始向上探索,逐步尝试高端酒店,但很多品牌回过头来发现,在准备好进军高端市场的市场,发现这个市场要么被垄断,要么已经走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,当下越来越难...
季琦在他的文字里强调过,对于华住集团高端酒店的畅想。所以华住集团拼尽全力,经济型酒店里最早探索高端品牌的集团。
2013年华住旗下自主高端品牌--禧玥酒店首家店在武汉开业,这个时间周期内,大部分的集团都在刚开始探索中档品牌。但时隔八年之后,禧玥酒店没有交出一个让季琦满意的答案,目前全国开业门店不及十家,逐步失去了高端酒店布局的主动权。
故而季琦转身收购了花间堂、德意志酒店集团,拥有了施柏阁等高端品牌,与融创成立合资公司,谋求高端板块的布局。
锦江集团早期是最高端酒店出身,后期涉足经济型酒店,然后再也无法沉拔。时隔今日,锦江旗下的自主高端品牌也几乎销声匿迹了。但锦江目前旗下有收购而来的丽笙酒店集团,拥有数量不少的高端品牌,如今也开始在国内多品牌化布局。
首旅、金陵等早期国企品牌也是如此。唯有一个民企开元,做的还算不错,有一定的规模体量。被郑南雁重组后,开元开始发力高端生活方式酒店和度假酒店,有一定的潜力。另外像柏联酒店、美豪高端系列、亚朵的高端品牌,都有机会,他们的品牌有服务基因,有更好的财务模式,但需要时间,需要蓄人才。
目前在整个行业内,国内品牌的优势多在度假板块,高端民宿及度假酒店产品目前还是有很多品牌,但成规模的不多,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。
目前市场上依旧不变的是存量市场,高端酒店依旧如此。我们前面分析的在80年代到2000年出现的一大批星级酒店正是存量的主力,也是目前升级换代的主力,一部分走向中档品牌,还有一部分急需连锁化。
而国际品牌加盟的成本过高,如此就可吸引国内集团在高端酒店市场的布局,旨在从改造和运营层面实现单体星级酒店的连锁化。
国内高端酒店品牌目前虽然还没有非常出众的,但已经有这么多的苗头出现,有如此多的潜力股出现,只要他们努力的方向一致,定会有好品牌出圈。当下担忧的是,这些品牌没有足够的耐心或者实力支撑下去,高端酒店品牌的锻造是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过程,绝非有限服务酒店“复制”了之。
在如今市场背景下,地产已经走入谷底,地产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新增酒店,进而这些品牌将会失去新增市场的发展机会,和大部分品牌一样。其实这无需担忧,同样国际品牌也失去了大规模增长的新增土壤,未来都是在存量里揽食。
高端酒店将从面子工程走向经济化模型。地产投资高端酒店大都是有其他目的,并不是为了靠酒店赚钱,面子、形象、品牌提升、提升地产溢价、拿地限定条件等各种因素促使国际品牌的发展。
而现在这个时代过去了,酒店需要自己生存,需要做生意,酒店资产要自己学会良好循环,那么早期的投资模型就失去了土壤。
按照当下的测算,国内高星级酒店资产的回报率仅有1%-2%,极少数略高,国际上平均可以到3%-5%。故而首先当下的高星级酒店的财务模式需要重新建立,浮夸的装修将不再是未来五星级酒店的主流,五星级酒店也需要降低造价,去掉“臃肿”的配套,提升资产的活跃性。我们也看到国际品牌都在下探,出台有限服务品牌,能更好的迎合新的投资局面。
国内品牌在这个时期,对存量高端酒店市场需要有信心,需要有解决方案,需要解决运营的难题。在失去了面子效应之后,就是拼运营能力和赚钱能力,这样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就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,国内的品牌反而更具有门槛优势。
从周期性上讲,我们目前正在进入第三个酒店变革时期,从星级酒店时期到国际品牌时期再到存量优化时期,每个时代都能创造出优秀的品牌。这些品牌的核心是在周期性的基础上迎合了市场发展规律,从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空间。
高端酒店市场还有很大空间,存量逐步优化融合,品质不断上扬,高端酒店生活方式化和减配化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酒店客房收益占比提高,大餐饮等相关配套开始做减法,新的高端酒店产业模型正在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和新一代消费者。